北京市财政局关于转发施行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2:08:18   浏览:993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转发施行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转发施行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
北京市财政局



市属各单位、各区县财政局:
现将财政部(94)财外字第431号关于施行《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北京市的具体情况,做以下补充。
1.凡使用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包括经营性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办理购汇限额手续前,需到各外事归口部门填写《出境团、组用汇、结汇申请表》,然后到北京市财政局办理审核批汇手续。
2.各出国团组回国后15天内,需持有效发票或经团组长签字的费用支出一览表,到市财政局办理结汇、退汇手续。
3.凡使用非贸易非经营性人民币限额购汇用于购买教学、科研的图书、影片、录像片、资料、仪器等的单位,需持有效证明和单位用汇申请,到北京市财政局办理购汇手续。
4.使用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的单位,于本年度11月底前将下年度的用汇计划数报主管局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各区县由区、县财政局汇总后报市财政局。

附件:财政部关于施行《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94)财外字第431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中直机关,各人民团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解放军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施行以来,中央单位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运行情况良好。根据实施《暂行规定》遇到的问题,经研究,特做如下通知:
一、财政预算内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包括经营性企业化管理的单位)、社会团体的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一律实行人民币预算限额控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下属的企业单位,按《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暂行规定》办理购汇。
二、凡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国外购买用于教学、科研的图书、影片、录像片、资料、仪器等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项目,也实行人民币预算限额控制购汇。
三、《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的用汇项目,如有结余外汇,均须填写“预算内非贸易非经营用汇退汇通知书”,到中国银行办理退汇。
四、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单位共同组成的因公临时出国团组,其出国用汇,应分别按不同渠道解决。不属于财政预算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用汇,不得使用购汇人民币限额指标。
五、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财务部门,必须严格按《暂行规定》规定的办法,申请和使用购汇人民币预算限额,并按有关外事经费开支的标准办理用汇的核销、报帐手续。各级财政部门要对财政预算内的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可暂停供汇
;对情节严重的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应按《国务院关于发布违反财政法规处罚暂行规定的通知》进行处罚。
六、中央单位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本着节约开支、简化手续、完善财务制度的原则,建立、健全审核和管理制度,严格按年度外事经费预算和购汇人民币预算限额安排用汇,以有效地控制财政支出,保证用汇单位的合理购汇。
1994年8月6日

附: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预算内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的财务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预算内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实行人民币预算限额控制购汇。
第三条 购汇人民币限额由财政部门统一核定,中国银行(其分支机构下同)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购汇人民币限额为用汇单位建帐立户并监督执行,年终帐户余额由银行自动注销。
第四条 纳入财政预算的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项目包括:
(一)公费出国留学、进修人员用汇;
(二)向国际组织交纳的会费、股金与基金用汇;
(三)对外援助、国际救济与捐款用汇;
(四)机关、驻外使领馆、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在境外设立代表处或办事机构的开办费和经费用汇;
(五)聘请外国专家用汇;
(六)因公临时出国访问、考察、展览、学习、培训、出席国际会议等用汇;
(七)境外朝觐用汇;
(八)对外宣传费等用汇。
(九)经批准的其他人民币预算内用汇;
第五条 购汇手续:
(一)各用汇单位凭“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和人民币支票,在核准的限额内,到中国银行按当天外汇牌价购汇;
(二)中国银行根据用汇单位填写的“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经核对开户印鉴和填写金额无误后给予售汇,同时销减用汇单位帐户内购汇人民币限额;
(三)用汇单位不得超过限额购汇,中国银行不得超过限额售汇。
第六条 年度购汇人民币限额指标的报批,中央单位向财政部编报;地方单位向当地财政厅(局)编报,由财政厅(局)汇总报财政部。经综合平衡后,中央单位的购汇限额指标由财政部下达并按季拨到其在中国银行总行设立的帐户内;地方的购汇限额指标由财政部下达并按季通过中
国银行使用“购汇人民币限额调拨单”调拨给各地财政厅(局)
第七条 财会部门对因公临时出国团组要严格按财政部、外交部有关临时出国人员费用标准的规定审查“出境团组(人员)用汇申请表”。出国团组回国后,应在10日内报帐,对结余的外汇,应填写“非贸易外汇退汇通知书”到中国银行办理退汇,中国银行按退汇通知书金额相应恢
复其人民币限额。
第八条 各用汇单位须在每季终了后5日内,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统计(汇总)表”和“出国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统计(汇总)表”,各地财政厅(局)季度终了10日内汇总报财政部。
第九条 本规定所述有关凭证和表格由财政部统一印制。各级财会部门应建立、健全用汇的申请、审核、报销及核算制度。
第十条 取消“外汇的购买机票托运货物证明单”(简称“三联单”);取消对非贸易单位的创汇奖励制度。财政部《中央单位购买国际航线飞机票有关外汇问题的通知》(〔88〕财外字第51号)、《非贸易外汇奖励试行办法》(〔88〕财外字第223号)、《全国非贸易外汇
留成办法》(〔92〕财外字第56号)同时废止。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1994年4月1日起执行。
附:1.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统计(汇总)表
2.出国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统计(汇总)表
3.购汇人民币限额调拨单
4.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
5.非贸易外汇退汇通知书
6.出境团组(人员)购汇申请表
199 年第 季度
出国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汇总表
报送单位盖章 单位:万美元 万元
---------------------------------------
| | 党政干部 | 其他人员 | |
| 出 国 用 汇 项 目 | | | 备 注 |
| |出国费限额 |出国费限额 | |
|----------------|------|------|------|
| | 上年(期)执行数 | | | |
| 团 数 |----------|------|------|------|
| |本年(期)累计执行数| | | |
|-----|----------|------|------|------|
| | 上年(期)执行数 | | | |
| 人 数 |----------|------|------|------|
| |本年(期)累计执行数| | | |
|-----|----------|------|------|------|
|上年(期)| 美 元 | | | |
| |----------|------|------|------|
| 执行数 | 人 民 币 | | | |
|-----|----------|------|------|------|
|本年(期)| 美 元 | | | |
| |----------|------|------|------|
| 执行数 | 人 民 币 | | | |
|-----|----------|------|------|------|
|本年(期)| 美 元 | | | |
| |----------|------|------|------|
|累计执行 | 人 民 币 | | | |
---------------------------------------
主管单位负责人: 经办人: 电话:
说明:出国团数以本单位组团数为准,出国人数以本单位供应外汇的人数为准,年度(季度)用汇情况汇总表在每一季度终了后10日内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199 年第 季度
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统计(汇总)表
报送单位(盖章): 单位:万元
-----------------------------------------
| 顺 | |控 制|实 际| 去年同期 | 与去年同 | |
| | | | | | |备 注|
| 序 | 科 目 |指标数|执行数|执 行 数 |期 相 比 | |
|---|--------|---|---|------|------|----|
| 1 |驻外机构经费 | | | | | |
|---|--------|---|---|------|------|----|
| 2 |留学生经费 | | | | | |
|---|--------|---|---|------|------|----|
| 3 |专家经费 | | | | | |
|---|--------|---|---|------|------|----|
| 4 |国际组织会费 | | | | | |
|---|--------|---|---|------|------|----|
| 5 |救济与捐款 | | | | | |
|---|--------|---|---|------|------|----|
| 6 |股金与基金 | | | | | |
|---|--------|---|---|------|------|----|
| 7 |政治业务费 | | | | | |
|---|--------|---|---|------|------|----|
| 8 |对外宣传费 | | | | | |
|---|--------|---|---|------|------|----|
| 9 |出国用汇 | | | | | |
|---|--------|---|---|------|------|----|
| 10|境外朝觐用汇 | | | | | |
|---|--------|---|---|------|------|----|
| 11|援外用汇 | | | | | |
|---|--------|---|---|------|------|----|
| 12|其他用汇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主管单位负责人: 经办人: 联系电话:
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申 请 数 | 折 合 美 元 | 折合人民币 | | 一
|-------|---------|---------| 汇往地点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
|---|---|-----|---|-----|---|-------| 银
| | | | | | | | 行
|---|---|-----|---|-----|---|-------| 结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退
|---|---|-----|---|-----|---|-------| 原
| | | | | | | | 申
|-----------------------------------| 请
| | |用汇| |银结| | 机
|用途| |单位|填表19 年| 汇|结汇19 年| 关
|说明| |盖章| 月 日|行章| 月 日|
------------------------------------- 限
申请机关首长 司(局)长 处(科)长 经办人 日



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申 请 数 | 折 合 美 元 | 折合人民币 | | 二
|-------|---------|---------| 汇往地点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
|---|---|-----|---|-----|---|-------| 银
| | | | | | | | 行
|---|---|-----|---|-----|---|-------| 结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送
|---|---|-----|---|-----|---|-------| 财
| | | | | | | | 政
|-----------------------------------| 部
| | |用汇| |银结| |
|用途| |单位|填表19 年| 汇|结汇19 年|
|说明| |盖章| 月 日|行章| 月 日|
-------------------------------------
申请机关首长 司(局)长 处(科)长 经办人
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申 请 数 | 折 合 美 元 | 折合人民币 | | 三
|-------|---------|---------| 汇往地点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
|---|---|-----|---|-----|---|-------| 银
| | | | | | | | 行
|---|---|-----|---|-----|---|-------| 结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自
|---|---|-----|---|-----|---|-------| 存
| | | | | | | |
|-----------------------------------|
| | |用汇| |银结| |
|用途| |单位|填表19 年| 汇|结汇19 年|
|说明| |盖章| 月 日|行章| 月 日|
-------------------------------------
申请机关首长 司(局)长 处(科)长 经办人
非贸易外汇退汇通知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退 汇 数 |折合美元或协议美元| 折合人民币 | | 一
|-------|---------|---------| 原汇往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地 点 |
|---|---|-----|---|-----|---|-------| 银
| | | | | | | | 行
|---|---|-----|---|-----|---|-------| 退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退
|---|---|-----|---|-----|---|-------| 原
| | | | | | | | 单
|-----------------------------------| 位
| | |退汇| |银结| |
|说|上项退汇系19 年 月 日|单位|填表19 年|退汇|结汇19 年| 限
|明| 项上结汇部分 |盖章| 月 日| 章| 月 日|
------------------------------------- 日

主管会计 效
非贸易外汇退汇通知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退 汇 数 |折合美元或协议美元| 折合人民币 | | 二
|-------|---------|---------| 原汇往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地 点 |
|---|---|-----|---|-----|---|-------| 银
| | | | | | | | 行
|---|---|-----|---|-----|---|-------| 退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送
|---|---|-----|---|-----|---|-------| 财
| | | | | | | | 政
|-----------------------------------| 部
| | |退汇| |银结| |
|说|上项退汇系19 年 月 日|单位|填表19 年|退汇|结汇19 年| 限
|明| 项上结汇部分 |盖章| 月 日| 章| 月 日|
------------------------------------- 日

主管会计 效
非贸易外汇退汇通知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退 汇 数 |折合美元或协议美元| 折合人民币 | | 三
|-------|---------|---------| 原汇往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地 点 |
|---|---|-----|---|-----|---|-------| 银
| | | | | | | | 行
|---|---|-----|---|-----|---|-------| 退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自
|---|---|-----|---|-----|---|-------| 存
| | | | | | | |
|-----------------------------------| 限
| | |退汇| |银结| |
|说|上项退汇系19 年 月 日|单位|填表19 年|退汇|结汇19 年| 日
|明| 项上结汇部分 |盖章| 月 日| 章| 月 日| 有
------------------------------------- 效
主管会计
出境团、组用汇结汇申请表
-----------------------------------
| | | |
|出境团、组名称| | 联系人 |
|-------|--------------------------
|主 管 部 门| |批准机关及函号|
|----------------------------------
| |出境团、组负责人姓名| |行政职务| |护照号码|
| | | | | | |
| |-----------------------------
| |成员姓名|行政职务|护照号码|成员姓名|行政职务|护照号码
| |----|----|----|----|----|----
| 出 | | | | | |
| 境 |----|----|----|----|----|----
| 人 | | | | | |
| 员 |----|----|----|----|----|----
| 情 | | | | | |
| 况 |----|----|----|----|----|----
| | | | | | |
| |----|----|----|----|----|----
| | | | | | |
|----------------------------------
|前往国家或地区|
|----------------------------------
|批准出境天数| |申请用汇种类| |对方负担费用|
|----------------------------------
| | 项 目 |人 数|天 数|目标准|金 额|折合美元
| | 伙 食 费 | | | | |
| 申 | 住 宿 费 | | | | |
| 请 | 公 杂 费 | | | | |
| 用 | 机 票 费 | | | | |
| 汇 | 个人零用费 | | | | |
| 预 | | | | | |
| 算 | | | | | |
| | 合 计 | | | | |
|----------------------------------
| 单位及主管单位签章 |批准金额| | |
| |---------------------
| | 北京市财政局审批签章
|负责人: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 | |实际出境|实际出境|出入境| 年 月 日至 | 注
|电话| | 人| 天| 日期| 年 月 日 | 意
|--------------------|----------| 事
| 支 出 情 况 | | 项
|--------------------|出境主要任务、效 | :
| 项 目 |原金币额|折合美元|单据|果及用汇中的问 | 1.2.3.
| | | |张数|题 | 使 入 请
|-------|----|----|--| | 用 境 将
| | | | | | 各 后 有
| 伙食费 | | | | | 项 1 关
|-------|----|----|--| | 外 5 书
| 住宿费 | | | | | 汇 日 面
|-------|----|----|--| | 不 内 报
| 交通费 | | | | | 得 推 告
|-------|----|----|--| | 超 带 抄
| 公杂费 | | | | | 过 单 送
|-------|----|----|--| | 范 据 市
| 往 返 | | | | | 围 到 财
| 机 票 费 | | | | | 和 市 政
|-------|----|----|--| | 标 财 局
| 个 人 | | | | | 准 政 外
| 零用费 | | | | | 局 事
|-------|----|----|--| | 外 财
| | | | | | 事 务
|-------|----|----|--| | 财 处
| 支出合计 | | | | | 务
|-------|----|----|--| |
| 退汇金额 | | | | |
|--------------------|----------|
|单位及主管单位签章 |北京市财政局 |
| |审批签章 |
|负责人 经办人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1994年9月2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天津市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

天津市人事局


关于印发《天津市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

津人专[2001]35号


各高等院校人事(职称)部门:
《天津市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评审条件(试行)》已经有关专家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本条件从2002年开始正式实施,正式实施后原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评审条件即行废止。

                               二○○一年十月十六日

            天津市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评审条件
                    (试行)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中申报高级实验师、实验师职务的实验技术工作人员。
  第二条 基本条件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相当的业务水平和实验技术实践能力,较好地履行现职务岗位职责;身体健康;承担教学任务的,必须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第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申报实验师职务:
  1.学历和资历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获得硕士学位,担任助理实验师职务两年以上;
  ②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担任助理实验师职务四年以上。
  2.任现职以来应具备下列业务条件
  ①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具有娴熟地开展实验工作的技能、技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创造实验条件的能力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能够对与实验工作有关的仪器设备进行管理、维护、检修和排除故障;
  ②具有指导和培养下一级实验人员的能力;
  ③完成学校规定的实验技术工作任务,历年业绩考核合格;有教学任务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经考核合格;
  ④能够运用一门外国语进行专业实践,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B级合格证书:
  ⑤完成学校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
  ⑥公开发表论文一篇或正式出版3万字以上专业著作(或实验教材)一部;
  ⑦参加完成校级科研项目一项或设计并开出培养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实验一项(提供实验方案和学校实验主管部门出具的已经实施的证明)。
  第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申报高级实验师职务:
  1.学历和资历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获得博士学位,担任实验师职务两年以上;
  ②获得硕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实验师职务五年以上。
  2.任现职以来应具备下列业务条件
  ①对本专业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实验教学和科学技术工作方面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精湛的技艺;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的实验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组织和指导大型实验技术工作,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
  ②在对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或引进技术及设备的使用、改进方面,做出显著成绩;
  ③完成学校规定的实验技术工作任务,历年业绩考核合格;有教学任务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经考核合格;
  ④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进行专业实践,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A级合格证书;
  ⑤完成学校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
  ⑥设计并开出培养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实验两项以上(提供实验方案和学校实验主管部门出具的已经实施的证明)。同时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
  a.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或公开发表论文两篇或正式出版5万字以上专业著作(或较高水平的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一部并公开发表论文一篇以上;
  b.获省级成果奖励一项(主要完成人之一)或局级成果奖励二项(第一完成人);
  c.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省级科研项目或主持完成局级科研项目二项;
  d.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一项以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设计、生产、施工、技术检测或技术推广工作,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附有关证明材料)。
  第五条 在实验技术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或长期献身于实验技术工作的实验技术人员,经过考试或全面考核,表明确能胜任相应实验技术职务职责的优秀骨干,可不受规定的学历、资历条件的限制,破格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1.具备本文规定的学历和其它条件,但不具备规定资历条件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高级实验师职务:
  ①获省级成果奖励一项(前三名);
  ②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一项;
  ③获国家级先进工作者称号。
  2.具备本文规定的学历和其它条件,但不具备规定资历条件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实验师职务:
  ①获局级成果奖励一项(前三名)或校级成果奖励一项(第一完成人);
  ②参加完成局级科研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或主持完成校级科研项目;
  ③获省级先进工作者称号。
  3.具备本文规定的资历和其它条件,但不具备规定学历条件的人员,除应具备上述破格条件外,还须经相应专业知识考试合格。
  第六条 其它
  1.本条件中所指发表的论文均为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的作品。公开发表(正式出版)系指已出版发行,并有"CN"、"ISSN"刊号或"ISBN"书号的。
  2.成果奖:系指科学技术奖(含科技著作奖)、教学成果奖等国家规定的奖项。
  3.重要学术刊物论文:系指①被国际公认检索工具收录的论文;②在《中文重要学术刊物目录》中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③在学科评议组的同行专家们认定的本专业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4.符合初、中级职称认定条件的,执行市人事局《关于印发〈天津市职称系列分级分类管理意见〉的通知》(津人专[2000] 20号)。





普通医生拿回扣是否构成犯罪

潘为


医生开处方拿回扣非常普遍,是公开的秘密,社会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我国法律规定不明确,导致对这类行为查处不力,非常混乱,有的地方认定为受贿罪予以处罚,有的地方则不认为是犯罪而只作行政处罚。比如2006年1月27日,河北省顺平县法院对该县医生集体收受药品回扣案作出一审判决,包括内二科正副主任在内的六名医生被判犯有受贿罪,同时顺平县法院认定本案中的四名药品推销人员均构成行贿罪。又如2004年浙江瑞安市检察院查出了瑞安市人民医院56名医生收取了110万元药品回扣,最后只对几个担任行政职务的医生定罪判刑,绝大多数的医生只受到了行政处罚。现实中,尽管很多地方查出了不少医生回扣问题,但真正能受到法律制裁的只有部分担任领导职务的医生,对于没有领导职务的普通医生由于主体身份问题,处理不一。
一、普通医生是否为受贿罪主体的三种基本观点
在刑法学界,对于国有医院的普通医生开具处方收受回扣的行为是否构成受贿罪,国有医院的普通医生是否属于我国刑法第93条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存在争议,归纳起来有三种观点:
(一)否定普通医生为受贿罪主体的观点
普通医生受贿在我国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并且普通医生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因而不能够成为受贿罪的主体。理由如下:
1、我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国有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才是国家工作人员。刑法意义上的“从事公务”是指从事组织、领导、监督、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活动。公务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具有国家权力性和管理性。医生的处方权只是其从事业务活动的一种资格,就如同教师持有教师证一样,处方行为其本身是一种技术、服务性质的活动,不具有权力性和管理性。因此普通医生开处方不是“从事公务”,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成为受贿罪的主体。但是如果是医院的院长、科室主任、科长等具有行政职务的人员实施了收受回扣的行为,则当然构成受贿罪。
2、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普通医生开处方收回扣是否构成受贿罪应当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不可否认,利用处方权收受回扣的行为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但是定罪不能只看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如果法律没有规定和规定不明,社会危害性再大也不能定罪。只能通过新的立法或司法解释来解决争议,在没有相关的法律出台前只能依照行政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二)肯定普通医生为受贿罪主体的观点
肯定说认为,处方权是医院药品管理权的延伸,医生的处方行为对国有医院的药品销售和法律责任有直接的影响,属于“从事公务”。有处方权的医生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其在开处方过程中收受回扣,符合我国刑法第385条的规定,构成受贿罪。其理由如下:
1、处方权是医院药品管理权的延伸。国有医院对药品的管理包括:采购、保管、销售等环节,其中销售环节包括处方开药、药房配药、病人用药。而药房是根据处方销售药品,因此对药品销售起决定作用的是医生的处方。
2、处方行为虽是一种技术性活动,但同时也具有管理性。医生诊断病情后,根据处方权,有权在不同类型的药品中进行选择,并决定用药量的多少,进而影响医院药品销售和管理,因此具有一定的管理性。
3、从法律责任上看,国有医院对医生的处方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医生代表国有医院开具处方,既是医生的专业技术活动,也是一种职务行为,因此属于“从事公务”。
(三)认为普通医生收受回扣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观点
此说认为,虽然国有医疗卫生部门是国有事业单位,但并不是该单位中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国家工作人员,象那些无任何行政职务的普通医师,由于他们并不从事公务,因此不符合刑法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规定,不能成为受贿罪的主体。新出台刑法修正案(六)及相关司法解释将原刑法第163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主体由“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扩大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我国目前的国有医院并不是完全由财政拨款,一般都是自负盈亏,其运作近似于企业。因此,对于普通医生利用手中的处方权收受回扣的行为,应当以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
二、普通医生应为受贿罪主体的理由
不难看出,以上三种观点的主要分歧在于对“公务”的认定标准不同,对“公务”的不同理解导致不同的结论,公司、企业人员受贿说也是建立在否定说关于公务的认定的基础上的。笔者认为如果按照第一种观点普通医生开处方拿回扣不是从事公务,那么担任行政职务的医生开处方拿回扣同样也不是从事公务,因为担任行政职务的医生并不是利用其担任的行政职务上的便利而收受回扣的,根据我国刑法如果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不构成受贿罪的,因此第一种观点在逻辑上存在问题。而第三种观点中所称的“其他单位”涵义过于广泛,其到底是指“其他非国有单位”还是指“其他所有单位” 仍存在争议,有待相关立法或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笔者认为应该辩证的来看待医生的处方权,其兼有公务和技术服务活动的双重属性,将此割舍开来的任何一种观点都有失偏颇。
1、医生的处方行为属于从事公务
所谓公务,《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关于国家或集体的事务”,一般认为从事公务是指从事组织、领导、监督、检查、执行管理性的公共事务的活动,刑法意义上的“公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权力性。公务总是和一定的权力、职务相联系,是一种行使国家或公共权力的活动,没有公共权力性的活动不是公务。处方权是国家法律赋予医生的,针对不特定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健康的诊断、治疗权,是一种法定的权力。国家对公共卫生事务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医生的处方权来具体实现,因此医生的处方行为具有“公务行为”所要求的权力性。
(2)管理性。公务行为必须表现为组织、领导、监督和管理性质的活动,不是具体的劳务、服务和技术活动。如果行为人从事的不是管理性的活动,则不能视为国家工作人员。医生开处方既具有技术性,同时也具有管理性。医生的处方行为对医院的药品销售具有决定
性的影响,医生的处方权是医院药品管理权的延伸。
(3)职能性。公务活动一般是由具有一定职务的工作人员,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进行的。职务是职权和职责的统一。包括对涉及人、财、物、事各种事务的决定权、决策权、监督权、调查权、处置权、办理权等等。其一切权力都直接、间接来自于国家,即表现为公共权力的直接运用。公务活动表现为职能性的管理活动。医生的处方权是一种法定的权力,这种权力的取得必须经过医院严格的审批程序,只有取得医师执照的医生才能具有。国有医院作为公益性的国有事业单位,其医生代表医院开具处方,医院对医生的处方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医生的处方行为是一种典型的职务行为,具有公务活动所要求的职能性。
2、医生收受回扣构成犯罪的法律依据
我国《执业医师法》第27条规定: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务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该法第37条第10项规定,实施上述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可见,从立法机关的立法本意来看,医生的医疗行为属于职务行为,利用职务行为索要贿赂的,构成贿赂犯罪。虽然《执业医师法》和《刑法》是两部性质完全不同的法律,前者是对执业医师进行管理的行政法,不能直接作为定罪依据,但是在法制统一的大前提下,这两部法律的基本精神之间至少不能互相冲突。因此,过于孤立地强调刑法中的犯罪规定,而不考虑其他法律的内容,是不符合法制的基本原则的。
综上所述,对于国有医院的普通医生开处方收受回扣的行为应该认定为受贿罪,而且在过去的司法实践中我们也是一直将这种行为作为犯罪处理的。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生的处方行为越来越趋向社会性,但是我们必须同时认识到“公务”的含义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也在发生变化。随着政府权力的下放,很多社会组织承担起了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公务行为逐渐分化为政府行政管理、市场经济管理和社会公共管理三部分。比如说很多社会管理组织的工作人员的行为与现在的公务员行为相距甚远,其已不再具有完全的“行政性”,而更突出的是其“服务性”。因此在判断医生的处方行为时,不应生搬硬套简单的将其看成是一种技术性、服务性或者劳务性的行为,而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后进行认定。比如说现在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其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市场经营行为,也无多少公务性可言,但是司法实践中对他们收受回扣仍按受贿罪处理。近日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的邯郸农行金库失窃案中,两名主犯任晓峰和马向景作为金库保管员,虽然他们从事的工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劳务,但是考虑到其工作职责的重要性和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法院仍然将两人认定为国有银行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几点立法建议。
  尽管目前司法实践中对国有医院的普通医生利用处方权收受回扣的行为是否构成受贿罪存在争议,但应当看到,该行为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人民群众的反映十分强烈,除用行政法规予以规范外,有必要在刑法或者司法解释中明确将其规定为犯罪。笔者在认真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立法建议:
  1、在刑法总则中,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概念进行修改。具体的作法是,参考借鉴中国政府于2003年12月10日签署加入的第一项全球性的反腐败法律文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有关公职人员的定义,该公约规定,“公职人员包括依照缔约国本国法律的定义和在该缔约国相关法律领域中的适用情况,履行公共职能,包括为公共机构或者公营企业履行公共职能或者提供公共服务的任何其他工作人员”。我国刑法也应引入此 “公职人员”的概念作为贪污贿赂类、渎职类犯罪的主体,这样不仅能弥补现有的法律缺陷,也能使我国法律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大反腐败的力度,这对于加强我国同世界范围内的反腐败协作具有重大意义。
  2、对刑法修正案(六)作进一步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中扩大了商业贿赂犯罪的主体,将刑法第163条中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主体由“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扩大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这里所称的“其他单位”应作进一步的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明确将医院、学校等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的单位纳入经济犯罪处罚范围,使司法人员在办理此类案件过程中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