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船舶设计资格认可办法(1998年修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14:23:23   浏览:980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省船舶设计资格认可办法(1998年修正)

广东省政府


广东省船舶设计资格认可办法(修正)
广东省政府


(1994年6月2日粤府(1994)62号发布 根据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东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细则〉等50项规章的决定》进行修正)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船舶设计的管理,保证船舶设计质量,确保航行安全,促进我省造船工业及航运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境内从事船舶设计的单位或部门。本办法所称“船舶设计”(含改造工程)包括沿海、内河、湖泊、水库内使用的各种材质的船舶以及水上浮动建筑物的设计。
第三条 船舶设计资格划分为甲、乙、丙3个级别。分别按其规定范围承担船舶设计业务(具体划分见附表一)。
表中所称的船长,系指现行船舶规范中的两柱间长;所称特种船舶,系指滚装船、液化气船、散装化学品运输船、较复杂的工程船、水上平台以及副氏数大于或等于0.4的高速船。
第四条 船舶的主要参数与技术性能不属于同一等级的设计范围,以高者确定设计级别。
第五条 凡从事船舶设计的单位或部门,必须申领《广东省船舶设计资格认可证书》(以下简称《设计证书》)。
申领《设计证书》的单位或部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的船舶设计单位或企事业内部的船舶设计专业技术部门;
(二)有符合附表二所要求的专业设计队伍,设计人员不足时,可聘请具有相应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被聘请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船舶设计单位或部门);
(三)拥有与船舶设计资格等级相适应的设计手段和场所,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甲级资格的还必须配有微机工作站和专门的资料档案室。
第六条 申领《设计证书》的手续:
(一)填报“广东省船舶设计单位登记表”(见附表三),同时提交设计人员(含聘请人员)的资格证书及与聘请人员签订合同的复印件;
(二)申领甲级和乙级“设计证书”的,向所在地市交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后,报省交通主管部门审查发证;
(三)申领丙级《设计证书》的,向所在地县(含县级市,下同)交通主管部门申请,经审核后报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查发证,并报省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四)发证机关颁发《设计证书》后,抄送各级船检部门。
第七条 《设计证书》是船舶设计单位或部门具备相应设计能力的资格凭证。
《设计证书》有效期为5年。《设计证书》期满前3个月,持证单位必须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新证书。
《设计证书》由省交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八条 船舶设计单位或部门不得高于《设计证书》规定的级别承担船舶设计业务。需要扩大设计范围的,必须按本办法第五、第六条规定重新申领《设计证书》。
第九条 船舶设计图纸和计算资料必须符合现行船舶规范、标准和国际公约的要求。
设计图纸的“设计”、“校对”、“审核”、“审定”等标题栏目必须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员签字。
第十条 各级船检部门,对无证设计或超出《设计证书》所规定设计范围的,应不予受理审图、验船和签证。
第十一条 各市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辖区内船舶设计单位或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办法,报省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凡无证设计或擅自超出设计等级设计的,所在地市交通主管部门可责令其停止设计,并处违法所得1至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第十三条 船舶设计单位或部门因设计原因发生技术质量事故的,原发证机关可视事故的严重程度,给予以下相应处罚:
(一)责令限期整改;
(二)降低船舶设计资格等级;
(三)取消船舶设计资格。
第十四条 已从事船舶设计的单位或部门在本办法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必须按本办法规定申领《设计证书》。逾期不申领的,按无证设计处理。
第十五条 水产系统从事社会营业性运输的渔业船舶设计资格认可按本办法办理。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交通厅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
附表一:广东省船舶设计资格等级划分表
----------------------------------------
|设计资格| 设 计 范 围 |
|等 级| |
|----|---------------------------------|
| 甲 | |
| | 各种类型的船舶。 |
| 级 | |
|----|---------------------------------|
| 乙 |除了特种船舶、沿海客船以外的下列船舶: |
| |一、船长小于60米的内河各类驳船及机动船舶;船长小于60米的Ⅱ、Ⅲ|
| | 类沿海机动船舶及船长小于80米的各类驳船。 |
| 级 |二、主机单机功率小于400千瓦的船舶。 |
| |三、电站单机容量小于100千瓦的船舶。 |
|----|---------------------------------|
| 丙 | |
| | |
| |除了特种、沿海客船以外的下列船舶: |
| 级 |一、船长小于30米的机动货船;船长小于50米的驳船。 |
| |二、主机单机额定功率小于120千瓦的船舶。 |
| | |
----------------------------------------
附表二:广东省船舶设计资格各等级设计人员要求
----------------------------------------
|设计资格| |
|等 级| 设 计 人 员 的 素 质 和 数 量 |
|----|---------------------------------|
| 甲 | |
| | |
| |一、船体、轮机、船电专业高级工程师各1名; |
| |二、船体专业工程师3名;轮机专业工程师2名;船电专业工程1名。 |
| 级 | |
| | |
|----|---------------------------------|
| 乙 | |
| | |
| |一、船体专业高级工程师1名; |
| 级 |二、船体、轮机、船电专业工程师各1名。 |
| | |
| | |
|----|---------------------------------|
| 丙 | |
| | |
| |一、船体专业工程师1名; |
| 级 |二、船体、轮机、船电专业的助理工程师各1名。 |
| | |
| | |
----------------------------------------
附表三:广东省船舶设计单位登记表
填报单位:
填报日期:
----------------------------------------------
| 单 位 名 称 | | 电 话 | |
|---------|-----------------|-------|--------|
| 单 位 地 址 | | 邮政编码 | |
|---------|-----------------|-------|--------|
| 主 管 单 位 | | 电 话 | |
|---------|-----------------|-------|--------|
| 设计部门名称 | | 电 话 | |
|---------|-----------------|-------|--------|
| 设计部门所在地 | |设计单位或部门| |
| | |成 立 日 期| |
|---------|-----------------|-------|--------|
| 设计部门职工 | |其中从事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
| 总 人 数 | | | |
----------------------------------------------

----------------------------------------------
| | |共 计| |船 体|轮 机|船 电|其 它| 备 注 |
| |其|-----|---------|---|---|---|---|--------|
| |中|高级工程师| | | | | | |
| |技|-----|---------|---|---|---|---|--------|
| |术|工 程 师| | | | | | |
| |人|-----|---------|---|---|---|---|--------|
| |员|助理工程师| | | | | | |
|截| |-----|---------|---|---|---|---|--------|
| | |技 术 员| | | | | | |
|止|-|-----|---------|---|---|---|---|--------|
| | |姓 名|年龄|技术 职称|所学专业|现在从事专业|学 历|备注(是否外聘)|
|一| | | |资格证书号码| | | | |
| | |-----|--|------|----|------|---|--------|
|九| | | | | | | | |
| | |-----|--|------|----|------|---|--------|
|九|主| | | | | | | |
| |要|-----|--|------|----|------|---|--------|
|年|技| | | | | | | |
| |术|-----|--|------|----|------|---|--------|
|设|骨| | | | | | | |
| |干|-----|--|------|----|------|---|--------|
|计|人| | | | | | | |
| |员|-----|--|------|----|------|---|--------|
|部|简| | | | | | | |
| |况|-----|--|------|----|------|---|--------|
|门| | | | | | | | |
| | |-----|--|------|----|------|---|--------|
|概| | | | | | | | |
| | |-----|--|------|----|------|---|--------|
|况| | | | | | | | |
----------------------------------------------

----------------------------------------------
| |主| | 名称、型号、规格 | 主 要 技 术 数 据 |数 量|完 好 状 况 |
| | |电|----------|--------------|---|--------|
| |要| | | | | |
| | |脑|----------|--------------|---|--------|
| |设| | | | | |
| | |微|----------|--------------|---|--------|
| |备| | | | | |
| | |机|----------|--------------|---|--------|
| |情| | | | | |
| | |-|----------|--------------|---|--------|
| |况|基| | | | |
| | |他|----------|--------------|---|--------|
| | |设| | | | |
|截| |备|-------------------------|---|--------|
|止|-|-|-------------------------|---|--------|
| | | | 名称(图号、规范号、等) |数 量|备 注 |
|一| |主|-------------------------|---|--------|
| | |要| | | |
|九| |船|-------------------------|---|--------|
| | |舶| | | |
|九| |产|-------------------------|---|--------|
| | |品| | | |
| |资|图|-------------------------|---|--------|
|年| |纸| | | |
|设|料|---------------------------|---|--------|
| | |主|-------------------------|---|--------|
|计| |要| | | |
|单|档|常|-------------------------|---|--------|
|位| |用| | | |
|或| |规|-------------------------|---|--------|
|部|案|范| | | |
|门| | | | | |
|概|情|---------------------------|---|--------|
| | |主|-------------------------|---|--------|
|况|况|要| | | |
| | |国|-------------------------|---|--------|
| | |际| | | |
| |表|公|-------------------------|---|--------|
| | |约| | | |
----------------------------------------------

----------------------------------------------
| | |设| | | |
| | |计|-------------------------|---|--------|
| | |手| | | |
| | |册|-------------------------|---|--------|
| | | | | | |
| | |---------------------------|---|--------|
| | |其| | | |
| | |他| | | |
----------------------------------------------

--------------------------------------
| |船舶类型及| 主 尺 度 | 功率 | 材质 |用船单位及|制造厂及|
| |图纸名称 | | | |使用状况 |出厂日期|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九| | | | | | |
|八| | | | | | |
|三| | | | | | |
|年| | | | | | |
|以| | | | | | |
|来| | | | | | |
|曾| | | | | | |
|设| | | | | | |
|计| | | | | | |
|过| | | | | | |
|船| | | | | | |
|舶| | | | | | |
|使| | | | | | |
|用| | | | | | |
|情| | | | | | |
|况| | | | | | |
|简| | | | | | |
|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申请船舶设计资格证书的级别: |
| |----------------------------------|
| |设计单位或者部门所在单位意见: |
|能| |
|承| |
|担| 签章 年 月 日 |
|哪|----------------------------------|
|种|上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
|船| |
|舶| |
|级| 签章 年 月 日 |
|别|----------------------------------|
|范|资格审查委员会意见: |
|围| |
|的| |
|设| 签章 年 月 日 |
|计|----------------------------------|
|任|批准: |
|务| |
| | |
| | 签章 年 月 日 |
--------------------------------------


(1997年12月3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3号发布 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
四十五、关于《广东省船舶设计资格认可办法》的修改决定
《广东省船舶设计资格认可办法》(省政府1994年6月2日以粤府〔1994〕62号文发布)的第十二条修改为:“凡无证设计或擅自超出设计等级设计的,所在地市交通主管部门可责令其停止设计,并处违法所得1至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



1994年6月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草畜平衡管理办法

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第48号

  《草畜平衡管理办法》业经2005年1月7日农业部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杜青林

   二OO五年一月十九日



  草畜平衡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利用草原从事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国家对草原实行草畜平衡制度。

  本办法所称草畜平衡,是指为保持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一定时间内,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通过草原和其他途径获取的可利用饲草饲料总量与其饲养的牲畜所需的饲草饲料量保持动态平衡。

  第四条 开展草畜平衡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加强保护,促进发展;

  (二)以草定畜,增草增畜;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四)循序渐进,逐步推行。

  第五条 农业部主管全国草畜平衡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草畜平衡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草原监督管理机构负责草畜平衡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草畜平衡的宣传教育培训,普及草畜平衡知识,推广草畜平衡技术,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草原保护建设,稳定和提高草原生产能力;支持、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实施人工种草,储备饲草饲料,改良牲畜品种,推行舍饲圈养,加快畜群周转,降低天然草原的放牧强度。

  第八条 农业部根据全国草原的类型、生产能力、牲畜可采食比例等基本情况,制定并公布草原载畜量标准。

  第九条 省级或地(市)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农业部制定的草原载畜量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布本行政区域不同草原类型的具体载畜量标准,同时报农业部备案。

  第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农业部制定的草原载畜量标准和省级或地(市)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不同草原类型具体载畜量标准,结合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所使用的天然草原、人工草地和饲草饲料基地前五年平均生产能力,核定草原载畜量,明确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的牲畜饲养量。

  草畜平衡核定每五年进行一次。

  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对核定的草原载畜量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核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核一次,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草原载畜量标准或者核定草原载畜量时,应当充分听取草原使用者和承包经营者的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确保草原载畜量标准和草原载畜量核定决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草畜平衡管理档案。

  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签订草畜平衡责任书,载明以下事项:

  (一)草原现状:包括草原四至界线、面积、类型、等级,草原退化面积及程度;

  (二)现有的牲畜种类和数量;

  (三)核定的草原载畜量;

  (四)实现草畜平衡的主要措施;

  (五)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的责任;

  (六)责任书的有效期限;

  (七)其他有关事项。

  草畜平衡责任书文本样式由省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报农业部备案。

  第十三条 牲畜饲养量超过核定载畜量的,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实现草畜平衡:

  (一)加强人工饲草饲料基地建设;

  (二)购买饲草饲料,增加饲草饲料供应量;

  (三)实行舍饲圈养,减轻草原放牧压力;

  (四)加快牲畜出栏,优化畜群结构;

  (五)通过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增加草原承包面积;

  (六)能够实现草畜平衡的其他措施。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草原资源动态监测工作,根据上一年度草原产草量的测定结果及对其他来源的饲草饲料量的估算,分析、预测本行政区域内当年草原载畜能力,指导草畜平衡工作。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年组织对草畜平衡情况进行抽查。

  草畜平衡抽查的主要内容:

  (一)测定和评估天然草原的利用状况;

  (二)测算饲草饲料总量,即当年天然草原、人工草地和饲草饲料基地以及其他来源的饲草饲料数量之和;

  (三)核查牲畜数量。

  第十六条 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因饲草饲料量增加的,可以在原核定的载畜量基础上,相应增加牲畜饲养量。

  第十七条 违反草畜平衡规定的,依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的规定予以纠正或处罚。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关于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试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期间外经贸部门审批管理实施细则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关于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试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期间外经贸部门审批管理实施细则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试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的批复》(国函(1995)109号)文件精神,为保证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试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加工贸易,指在国内注册的各类企业的进料加工、来料加工。
第三条 外经贸部门审批加工贸易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把关,做好以下工作:
(一)按照国家有关进出口管理规定,认真审查合同的商务内容。
(二)审查经营单位的资信能力。
(三)根据加工企业的有效注册证件,审查其经营状况和生产能力,严禁搞“三无”(无工厂、无工人、无设备)加工贸易。
第四条 开展加工贸易的经营单位,要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及时将进口料件加工成品后复出口。
经营单位初次办理合同审批时,需要向外经贸审批管理部门提供下列文件:
(一)内资企业:
1.经营单位进出口经营权批准文件及工商营业执照;
2.加工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状况及工商营业执照。
(二)外商投资企业:
1.企业成立的批准证书及营业执照;
2.验资报告。
第五条 开展加工贸易按商品类别,除严禁开展加工贸易的商品(详见附件一),实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
(一)内资企业开展来料加工业务按下列办法审批管理:
1.根据《对外经济贸易部关于印发对外加工装配业务有关问题的规定的通知》〔(89)外经贸进出灵字第212号〕,开展两纱两布等16种商品及食糖(详见附件二)的来料加工业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主管部门凭外经贸部的批件进行审批管理;
2.开展其它商品的来料加工业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下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审批管理。
(二)内资企业开展进料加工业务按下列办法审批管理:
1.开展铜及铜基合金、食糖、新闻纸、原油(成品油)、钢材、生铁、锌锭、铝的进料加工业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主管部门凭外经贸部的批件进行审批管理;
2.开展属国家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进料加工业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主管部门根据外经贸部批准下达的出口配额、许可证数量进行审批管理;
3.开展其它商品的进料加工业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下级外经贸部门审批管理。
(三)外商投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按下列办法审批管理:
1.外商投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主管部门按其规定的审批管理权限,根据企业已获准的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进行审批管理。对进口料件和返销成品采取每半年一次审批的办法。企业凭批件到海关办理有关手续;
2.开展属国家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加工贸易业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下级外经贸部门根据外经贸部下达的出口配额、许可证数量进行审批管理。
(四)部委所属各外贸、工贸总公司(以下简称部属公司)到试点地区开展加工贸易,由外经贸部审批管理。部属公司设在地方的、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子(分)公司到试点地区开展加工贸易,外经贸部委托该子(分)公司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外经贸主管部门按审批
管理权限进行审批管理。
(五)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经营单位到试点地区开展加工贸易,由经营单位所在地外经贸主管部门按审批管理权限进行审批管理,并将批件抄送有关试点地区外经贸主管部门和海关。经营单位凭批件到海关办理有关手续。
第六条 经营单位开展进料加工业务应签订进、出口对口合同,没有进、出口对口合同的,外经贸主管部门应要求经营单位根据出口产品的加工周期确定合理的出口期限。
第七条 外经贸主管部门审批合同期限,原则上应按企业对外签订的合同期限审批,一般应在一年内加工出口。如属特殊情况合同期限超过一年,应要求企业进行解释,如解释理由合理,可予审批。
第八条 如因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等因素需要变更或延长合同期限时,经营单位需向外经贸主管部门申请并经批准后,到海关办理延期手续。
第九条 保税区内的企业,在区外的国内地区开展加工贸易,视同境外企业,须与境内有加工贸易经营权的公司签约,并报有关外经贸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十条 宁波、苏州、东莞试点地区外经贸主管部门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确定统一的加工贸易审批印章,报外经贸部备案,并通知本地区有关部门。
(二)及时了解动态和有关问题,每半个月将办理审批进、来料加工企业合同数量、金额及有关问题和情况报外经贸部。
(三)跟踪所批准的合同在海关登记备案,在银行设立台帐及进口料件在海关核销的结果。
(四)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第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在宁波、苏州、东莞开展的加工贸易。
第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自文到之日起执行。实施细则的解释、调整、修改由外经贸部负责。

附件一:禁止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商品目录
1.进口料件属于我国禁止进口商品(包括旧服装、含淫秽内容的废旧书刊、含有害物、放射性的工业垃圾等)
2.返销制成品属军民通用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
3.返销制成品属我国加入国际公约并对外作出出口数量承诺的商品(如锡)
4.废旧汽车、摩托车及其主要部件拆解、翻新
5.国家明令不许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其他项目
注:军民通用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及我国加入国际公约并对外作出承诺的商品的具体目录以外经贸部等有关部门公布的文件为准。

附件二:由外经贸部审批的来料加工业务商品目录
1.两纱两布(棉纱、棉坯布、棉涤纶纱、棉涤纶坯布)
2.漂布(棉漂布、棉涤纶漂布)
3.阿拉伯袍裤
4.蚕丝类(厂丝、坯绸)
5.抽纱
6.珍珠(打磨、穿孔、穿串)
7.兔毛(在我国境内购买的原料和国外提供含兔毛50%以下的混和毛除外)
8.纯羊毛地毯
9.盐水蘑菇和蘑菇罐头
10.皮制劳保手套(包括劳保手套裁片)
11.钨制品(仲钨酸铵、钨酸、钨铁制品)
12.氧化锑、锑
13.含氧化钇稀土制品
14.供应港澳的卫生纸、瓦楞芯纸、麻纱、麻坯布(包括含苎麻50%及以上的混纺交织坯布)
15.对港澳出口实行配额管理的鲜活冷冻商品
16.外国对我国出口实行进口配额限制的商品
17.食糖



1996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