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霆案背后的司法悖论/孟琳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9:53:36   浏览:91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2008年3月31日,广州中院以盗窃罪判处许霆有期徒刑五年,罚金两万,追讨其取出的173826元。许霆当庭表示不上诉。至此,在全国广泛引起关注的“许霆案”总算是尘埃落定。

  此案虽已早已平息,但是各方争议仍在持续。各方都有其鲜明立场,司法部门一味认定许霆有罪,而不反思现实生活中法律实施本身存在的瑕疵;银行方面一味想着追究许霆的责任来维护自身利益,而忽视了自己在此案中应当承担的重要责任;许霆及其律师则试图为其作完全无罪的辩护,而不能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在此案中罪过。一些网民、公众就此案所作的评论,也往往是选择站在其中一方的立场,而缺乏全面考量。

  其实,有关此案,应该对相关各方是否有无责任,都作一客观中立的分析,譬如,银行方面:没有为顾客提供无故障的取款机,管理不善,缺乏事故防范机制,存在明显的过错。许霆方面:在明知取款机有故障、明知自己卡上余额只有100多元的情况下,仍然恶意取款试图据为己有,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既属于道德上的瑕疵,也有趁便非法窃取公私财物的违法企图。法律方面:银行取款机制出了漏洞,公民从中非法取得财物17万元涉嫌构成盗窃罪,一审重判无期;而相关部门管理制度出了漏洞,官员从中非法贪污受贿动辄几十万数百万元,却往往被轻判,这种明显差别严重冲击了社会公众的公平正义感。许多人为许霆辩护,与其说是真的相信其无罪,不如说是对这种不公正现象的质疑。

  在这一事件中,实际上银行、许霆和法律三方面都有责任。任何一方都不应以他方的责任作为自己免责的借口。如果每一方都片面强调他方的责任而试图全部推卸掉自己的责任,相关公众也只是选择为其中一方说话而丧失客观中立立场,那么,有关此案的争议将无休无止,最终带来社会道德观念和法治秩序的混乱。

  就此案而言,各方都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银行要完善自身的取款机管理制度,并严肃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失职渎职之责;许霆应为自己趁火打劫恶意取款的行为承担道德和法律上的双重责任;法律应该尽快完善,改变“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等不公正的现象。其中,鉴于许霆趁火打劫的行为是有银行的过错在先,同时鉴于此案中银行的损失已经被追回,从给许霆改过自新的机会出发,应该对其轻判。

  从根本上来讲,此案是在一种“法治仍不完善,公民道德和法律素养仍不高,公共管理服务仍不到位”情况下发生的,而这“三不”堪称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的客观特征。通过此案,应该给每一个公民、给每一个公共管理服务机构、给执法者等有关各方都提供一个正确的镜鉴。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 孟琳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下达财政系统证券机构清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下达财政系统证券机构清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深圳特区人民银行分行、财政厅(局):
根据全国金融监管工作会议精神,经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研究,各地财政部门、地方政府批设的财政证券机构,必须在与财政部门彻底脱钩的前提下,按下列原则进行清理: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省级(包括原计划单列市)财政证券公司可申请予以保留:
(一)成立时间在中央6号文件下达之前(即1993年6月24日之前);
(二)注册资本金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
(三)公司法定代表人有三年以上的证券从业经验,公司员工有三分之一以上熟悉证券业务;
(四)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及完备的技术设施;
(五)经营状况良好。
二、省级财政证券公司保留后,凡由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投资设立的信托投资公司所办的证券交易机构一律交入获准保留的省级财政证券公司,原信托投资公司不再另设证券交易机构,也不再办理证券业务。如本省无财政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的;可在原有的国债服务
部基础上按上述条件申请成立证券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
三、各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只准保留一家财政证券公司。
申请保留的财政证券公司,其名称中不再含有“财政”字样,经当地人民银行分行审核同意后报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批准。
四、地、市国债交易机构,办得好的、确有必要保留的,由人民银行省、直辖市、自治区分行报人民银行总行审核同意后,由人民银行省、直辖市、自治区分行批准作为省办证券公司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证券交易营业部。
五、县及县以下设立的国债服务部由当地财政部门负责清理。清理后根据国债发行业务的需要,经当地人民银行批准,可作为证券经营机构的国债业务代办点,接受委托办理国债发行、转让和兑付业务,但不得办理自营和股票业务。对不符合国债业务代办点条件的,由当地财政部门宣
布撤销。
六、各地人民银行分行、财政厅(局)接此通知后,应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财政机构的清理工作。



1994年11月30日

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沈阳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定》的决定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沈阳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定》的决定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1997年3月28日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1997年5月30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 1997年8月1日起施行)

决定
沈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了《沈阳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定修正案(草案)》,决定对《沈阳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第九条第二款修改为:“消费者购买商品后七日内,对花色品种规格不满意提出退货时,只要商品保持原样,经营者应当退还全部货款,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下列商品除外:(一)烟酒、食品;(二)药品、保健品;(三)布匹;(四)国家另有规定的”。
二、第十四条中“有关维修部门应在二十日或双方约定的时间内修好”修改为:“有关维修部门应在三十日或双方约定的时间内修好”,“在保修期内维修时间超过二十天或约定时间的”修改为:“在保修期内维修时间超过三十天或约定时间的”。
三、第二十条第(一)项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八条规定,故意拖延、无理拒绝或者不按约定收费价格计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项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第九条规定,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退货的,除责令退还全部货款外,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项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十条规定,未经法定部门检测或鉴定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项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项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七)、(八)项,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消费者损失,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对其责任人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决定自1997年8月1日起施行。



1997年5月30日